关于我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

28-365365体育在线   发布时间:2015年12月09日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

  

   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安排,4月份,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先进、吕斌带队,赴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重庆等地学习考察,借鉴外地产城融合发展好的经验和做法。在此基础上,102627日,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先进带队,市人大财经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、市人大财经委委员及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,对我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。调研组听取了市人民政府专题汇报的基础上,赴彭泽县、开发区、瑞昌市等地实地调研,先后召开了座谈会,深入矶山工业园移民搬迁示范居民区、兄弟医药、彭湖湾小学、艾美特电器、城西港区码头、华中国际木业产业园、新洋丰复合肥等近20家企业、学校和项目现场,详细了解情况,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探讨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办法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
  一、总体情况

  近年来,我市以沿江开放开发为突破口,以产业园区和开发区为依托,大力实施“强工兴城”战略,注重用产城融合的理念来规划和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,坚持以产业聚集推动城市扩张,以城镇升级促进产业发展,产城联动、融合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
  1、规划编制逐步完善,空间布局不断优化

  一是完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。近年来,我市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产力布局,在沿江和沿路(长江、昌九)集中布局产业园区,编制了《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》、《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总体规划》、《九江沿江四大板块产业园区规划》等一系列规划,每个县区都编制了产业园区总规和详规,为构建“沿江挑大梁,沿路做支撑”的“T”字形产业发展格局规划了蓝图。二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规划。在市级层面,市政府修编完成《九江城市总体规划》,并启动编制了《九江都市区总体规划》。根据规划,中心城市面积将达2350平方公里、大九江都市区面积达7070平方公里。目前,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4平方公里,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了100平方公里。县(市、区)中,四县一山积极向中心城区融合,大九江格局基本形成。三是注重产城规划的融合。我市在编制产业规划和园区规划时,十分注重与总体规划、城镇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,大多规划了产业集聚区、综合服务区、人口集聚区、生态保护区等在内的功能分区,促进了产城规划的融合。

  2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,产业基础逐渐夯实

  近年来,坚持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、“决战工业一万亿”的战略部署,加快产业项目建设,不断延伸产业链,大力促进产业集聚,产业基础逐渐夯实。今年19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236.7亿元,十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5.2亿元,占比重达到81.4%一是培育一批产业龙头。以现有的龙头企业和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,不断扩充产能规模,发挥辐射、带动作用,推动相关产业发展。近年来,九江石化、九江钢厂、巨石玻纤、蓝星星火有机硅、亚东水泥、江铜铅锌等一批产业龙头迅速发展壮大,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骨干。二是建设一批产业基地。按拓平台、创特色的原则,大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。目前全市有2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,即共青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永修有机硅产业基地,有玻纤、有机硅、绿色食品、手机、石化等10个省级产业基地。三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。2014年,我市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,增长20%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.556.234.3调整为2014年的7.755.337.0,今年19月调整为6.255.238.6

  3、着力完善基础设施,功能配套不断健全

  一是加快立体交通路网建设。积极打造城区快速交通网络,优化和整合综合交通资源。公路方面:九江绕城高速、长江二桥、赤码和彭湖工业大道、昌九高速“四改八”通远段、城东港区疏港通道等建成通车。铁路方面:武九客专、九景衢铁路建设稳步推进,合安九客专计划年内开工建设,城东港区铁路专用线正在抓紧改造。水路方面:全长175公里的赣江南昌至湖口三级航道升级为二级航道标准,瑞昌港、赤湖工业园和彭泽红光等码头项目在加快推进。另外,九江机场正在停航改造。二是强化园区平台建设。全市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载体的作用日益突显。2014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44.8亿元,园区实际开发面积143平方公里,全市12个省级重点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过百亿。今年18月,园区经济主营业务收入2349.9亿元,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83.8%。三是完善功能配套建设。各地大力发展公共事业,积极引入公共要素资源,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,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。坚持把住房、学校、医院、社会福利院、污水处理厂、农贸市场等基础性、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城镇建设的重要位置。加强酒店公寓、餐饮购物、休闲娱乐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设施。健全园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文化教育、劳动就业、职业培训、医疗、社保等社会服务体系。

  4、城镇建设成效显著,产城融合示范效应初显

  近年来,我市始终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,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一是加快推进新城建设。建设了一批城市新区:如修水县竹坪黄田里新区、永修县湖东新区、共青城南湖新区、彭泽县山南新区、湖口县洋港新区等;带动了一批园区新城:如瑞昌码头工业城,庐山区滨江新城和滨湖新城,湖口县流泗镇、彭泽县定山镇等,为邻近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二是促进园区与城区融合发展。各地注重把园区建成城区,把城区建成景区,注重建好城市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,启动实施了一批商业综合体、专业市场、特色街区、文化产业园、现代物流基地等,促进城市建设与工业产业互为支撑,与文化旅游、商贸物流产业互助互融,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。三是产城融合示范效应初显。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,一些地区发展成效初显,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八里湖新区和赛城湖新区为核心区,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。

  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

  1产城融合发展认识不够深。虽然近年来我市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深化,各地加大了产业园区建设投入,推动了产业聚集初具规模,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,产城融合发展认识还不够深,规划引领作用不足,目前我市还未形成产城融合发展规划,缺少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划,产城融合程度还不高,产城分离现象依然存在,部分地方存在就产业发展谈产业、就城镇建设谈城镇建设“两张皮”的情况。

  2、产业支撑作用不够强。虽然产业发展所依托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、园区等平台形成了一定规模,也有一些有较大的龙头企业,但产业“集聚效应”和“关联效应”不高,产业链经济及支撑不足,对城镇化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。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,产业结构不够优化,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劳动密集型、资本密集型企业,企业产品附加值低、竞争力不强,而先进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,缺乏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带动。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。如文化旅游资源联动整合不强,商贸物流业培育不够,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。

  3功能配套不够齐。一是重大基础设施方面,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未全面形成,如城西港区、瑞昌码头、彭湖湾工业园等没有开通铁路专用线,极大制约了园区的发展空间。二是配套服务设施方面,园区之间、园区与城区之间连系不够紧密,有的较为分散,使得功能配套无法共建共享,尤其是公共交通、学校医院、休闲娱乐等功能配套不齐全的问题较突出,极大减弱了对高端产业和创新人才的吸引力。三是民生保障方面,在推进产城融合过程中,一些民生问题如住房保障、就业创业、社会保险等短时期内难以彻底解决。

  三、意见和建议

  1.强化规划引领。一是科学编制产城融合发展规划。按照“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、人口跟着产业走、要素跟着人口走”的理念,根据产业特征和城镇特色,编制我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可操作性详细规划,形成产业发展规划、要素保障规划、功能配套规划、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规划环评“五位一体”规划体系。二是坚持融合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机制,有机统筹全市资源布局,坚持集约开发利用,做到融合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,确保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。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。研究制订产城融合发展的统计指标和考核评价体系,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不同,实施差异化考核,并纳入目标管理考评。严格规划执行,确保规划的严肃性、延续性和权威性。

  2、强化产业支撑。坚持把产业作为产城融合的支柱和动力源泉。一是积极谋划重大项目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把握战略发展机遇,梳理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“十三五”规划,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、促进大发展。二是推动完善产业链条。针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,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、定向招商,高效承接国际、东部沿海产业转移,做好“补链”、“延链”、“壮链”工作,完善产业配套,促进产业集聚。三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充分运用互联网+及电商产业的发展机遇,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,加快整合发展文化旅游、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,通过技改扩能、增资扩产、重组合作等方式,壮大传统优势产业,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  3、提升城镇承载力。一是建设一批地域特色新城。依托现有的产业园区和城镇,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,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,创新开发和管理的体制机制,培育壮大一批沿江特色产业、沿路物流节点、滨湖生态旅游、山区边贸中心新城。二是完善功能配套设施。适度超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,推进生产区、生活区、公共游憩区、配套服务区等功能融合,完善功能配套。尽快完善“水陆空铁”立体交通网络,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,加快建成城西港区、瑞昌港、彭湖湾工业园等产业园区、港区的铁路专运线。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大力发展研发设计、技术创新、成果转化、产业促进服务类机构,建立健全公共技术、信息交流、中介服务和政府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。

  4、完善政策保障。一是积极探索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、户籍制度、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,激发产城融合活力。尤其注重强化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用,推动城乡发展同步、生活同质、要素同权。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整合各类涉农和涉企扶持资金,探索设立产城融合引导基金,专项用于鼓励园区生活性服务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。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资渠道,吸引社会资金投入,加大对园区、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。三是完善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政策。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投入和激励机制,健全人才引进政策,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大力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。四是充分发挥示范区作用。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基础上,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,探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、新方法,并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。